



成功构建了多雷达信号级智能协同探测系统,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;支撑论证的“某空间一体化”重大专项总体方案已通过国家级立项评审;超前布局某智能头盔、班组技术研究,突破智能交互、人机协同、智能认知等关键技术,成功研制原理样机……按照智能院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,智能协同装备中心紧抓智能科技创新总体机遇,潜心开展电子装备领域前沿技术研究,加快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,立志成为中国电科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”的中坚力量,在多个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全新进展。
从零开始,潜心开展前沿技术研究
智能协同装备中心超前布局某智能头盔、班组技术研究,任命青年骨干卢少磊作为项目负责人,以重大项目实施为核心,潜心开展前沿技术研究,加速技术成果向战斗力转化。
项目启动之初,装备中心在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极其缺乏,技术团队含负责人卢少磊在内仅6人,连最基本的岗位布局都不能满足,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研究,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。面对项目研发的种种压力,团队成员加班加点抢抓进度,经常每周工作6天;在研发最为关键的时期,为确保进度,卢少磊和黄海彬、鲁澎等项目组成员甚至连续数天吃睡在公司。
在产品研制阶段,张德作为支部书记在智能头盔项目组组建了党员攻关团队,带领项目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,与时间赛跑,牺牲大量的休息日进行技术攻关,突破智能交互、人机协同、智能认知等关键技术,目前已基本完成正样软硬件模块研制。
打破常规,加快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
任何一个创新型团队,不仅要有颠覆性的创新思想,还要有打破常规的创新魄力。智能协同装备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创新型团队,在团队人才的培养上不拘一格。中心贯彻落实智能院“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生态机制创新”的部署,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引擎,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大胆创新、锐意创造、包容失败,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,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中心副主任刘光宏始终亲下外场、培养人才。他时常给新入职的员工讲解产品设计流程和代码标准化规范,培养出一支“协同探测技术”领域的专家团队;他带领团队历经多年的关键技术攻关、历经1年的外场试验、不停辗转于5个试验场,成功构建了多雷达信号级智能某探测系统,成果受到广泛关注。
刚入职半年的平佳敏博士思维灵敏,做事踏实,负责核心产品的功能设计和AI智能技术参数描述。她不负众望,将人性化的需求与产品智能化相结合,在项目关键节点完成了环节突破,得到了各方领导的认可。孟祥瑞博士一直从事算法类研究,因项目需要跨专业攻关软硬件一体化设计,逐渐成长为综合型技术“大拿”。
这些成长,离不开团队开放包容的氛围,大家在“你追我赶”中共同进步,团队的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,高质量完成了100多项科研任务,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作为智能院的一员,智能协同装备中心全体员工与有荣焉。“就是向前冲!我们相信,在集团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会有更多的科研领域出现‘从无到有’的成果!”张德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
(来源/智能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