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好党风廉政建设“责任田”——我所开始试行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考核体系
“通过着力于常态化的廉洁教育,构建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;通过着力于严格管理与制度建设,扎紧编密不能腐的‘制度笼子’;通过着力于长效化的监督执纪问责,搭建不敢腐的‘高压线’。”这是28所党委、纪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郑重承诺。
近日,所党委发布《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考核体系指导手册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手册(试行)》),就如何系统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地抓好我所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的落地,切实提高履行“两个责任”的能力和水平交出了自己的“答卷”。
以身作则,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
历经3次评审、30余次研讨,历时近1年,如切如磋、如琢如磨,精益求精、数易其稿,《指导手册(试行)》终于呈现于大家面前。
天下事,唯其庄重,弥显珍贵;唯其孜孜,方得始终。为将“两个责任”课题研究引向深入、做出成效,所党委惠书记主动“挂帅出征”,偕纪委赵书记、集团公司党建戴专家,以及所办公室、人力资源处、党群工作处、纪检监察审计处等部门人员组成课题组,于2015年5月召开动员会,统一认识;6月拟定研究计划,着手准备;7月分配具体任务,分头行动;8月北京封闭,搭建框架;9至12月,数十次研讨,定制细则标准,形成初稿。于2016年1月底,迎集团公司巡视组领导初步评审,改稿;3月底,迎所内专业组(评审组由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党支部书记组成)评审,继续改稿;7月初,迎所党委会评审,终成定稿;8月中,所内行文,正式发布。
“四化”管理,是“严管”更是“厚爱”
《指导手册(试行)》结合28所实际,将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5项内容、纪委监督责任4项内容,深度融合、细化分解为17小项39条细则,尤其注重把工作“抓在日常、严在经常”,进一步明确了所党委、所纪委“两个责任”工作事项,理顺了工作关系,制定了考核要素,厘定了工作标准,提出了考核办法,用系统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、常态化的管理来扎扎实实地抓好“两个责任”的落地。
严管即是厚爱。那些巨贪大恶的“老虎”,那些小贪小恶的“苍蝇”,往往是因为没有绷紧“党纪国法丝毫不容侵犯”这根玄,抵不住财色名利诱惑,“小德”既失,“大德”不守,一步一步走向“不归路”。“两个责任”考核体系,则既管“关键少数”,也管全体党员;既管“第一责任”,也管“一岗双责”;既管基层党支部,也管所党委本身;既管“自我监督”,也管“监督之再监督”。“严管”不是目的。通过严管,“咬耳扯袖”、“抓早抓小”,把握好“四种形态”,从而避免“不是好同志,就是阶下囚”的痛心与尴尬,不断强化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的廉洁意识,引领形成“风清气正”的党风、政风和民风,才是核心要义。
自我加压,种好自家“责任田”
“两个责任”考核体系自我定位为“量化有效型”党建工作体系的子体系,既是对量化体系的深化,也是对量化体系所体现的“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”深刻内涵的继承与发扬。
党风廉政建设务必种好“责任田”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:“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,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,关键就在‘常’、‘长’二字,一个是要经常抓,一个是要长期抓。”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两个责任”,不能光嘴上“天天喊”,思想上却不重视,工作上也不作为;须知有权必有责,责任来源于权力,要做到“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”。考核体系明确要求,所党委、纪委要通过对体系运行的半年抽查考核管理、年终考评管理,对照考核结果,不断检视自身在履行“两个责任”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。做到对症下药,该问责的问责;举一反三,能改进的改进。种好自家“责任田”,实现自我考核、自我加压、自我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