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定青山不放松,只争朝夕: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28所所长助理孙勇成
“荣誉是属于大家的,这是上级对大家的认可和肯定,对我而言它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”。28所所长助理孙勇成荣获2019年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后,在面对笔者采访时,首先说出了这样一段话。
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,他谈科研、谈创新、谈管理、谈对青年的希望,还谈了很多他对生活以及社会热点的感悟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很多观点让人醍醐灌顶。
让我们向先进学习,向劳模致敬!同时,也一起走进他的奋斗人生。
科研之路:没有捷径 唯有奋斗
2007年,孙勇成来到28所空军部工作,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某信息处理技术,创新研制出数据融合系列模型算法,在国内首次解决了某数据融合工程应用难题,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某型军用指挥信息系统顺利建成突破了“卡脖子”难关,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,并先后获得中国电科科技进步奖、中国电科青年创新团队等荣誉。
对于这一科研成果的取得,孙助理回忆说,整个研发团队足足为之努力钻研了五年之久,过程一波三折,这其中的苦与乐、坚守与付出绝非几句话语所能表述。但是大家化压力为动力,没有一刻松懈,“记得当时晚上睡着了,做梦都是满天的模型数据,因为当时是一直处于盯着电脑屏幕思考、分析的状态,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的研发中。”这样的日子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,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,已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……他们的攻关解决了系统中核心技术,成为系统最终胜出的关键,也印证了孙助理一直坚信的:科技进步之路,没有捷径,唯有奋斗。
创新之路:紧跟需求 解决问题
2011年3月,孙勇成被任命为空军部副主任;2015年5月起,担任空军部主任。走上管理岗位的他,对于科技创新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“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,它来源于应用,领先于应用,最后又回到应用,在实践中提升”。
“繁花渐入迷人眼,行如流水;咬定青山不放松,只争朝夕”,对于创新应用这样很有“诗意”的描述,孙助理解释说,“现在社会上各种新技术、新理论层出不穷,而且更新周期非常快,正如‘繁花’。但是,回到应用层面,很多新理论、新技术未必是适合的。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,我们的创新必须紧跟用户的需求,必须‘咬定青山,只争朝夕’,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、应用、实践,找到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”。科技创新,它不是光影投射下制作精良的PPT,而是要切切实实回到应用、最终解决问题。
管理之路:宽严结合 打成一片
说到空军部这样一个团队,在孙助理眼里,无疑是让他感到自豪的。他们已经连续14年获得所级“先进集体”光荣称号,而且从老一辈员工开始,就一直有一种使命责任感和战斗不息的精神在传承。无论是核心技术的集智攻关,还是千头万绪的总体协调;无论是纷繁复杂的外场联试,还是辗转南北的现场保障,大家团结一致,迎难而上,工作作风和成绩都得到上级与用户的高度肯定。孙助理多次强调,这是一代代空军部员工共同铸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。
对于这样一个优秀团队的管理,孙助理认为,有两个关键词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:第一,平等。在讨论研究技术算法的时候,大家没有身份的拘束,任意发言;在每一个项目中,部门领导和员工也是打成一片,群策群力。第二,宽严结合。部门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规定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,也会通过环境、文化的营造,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。
寄语年轻人:青春是属于奋斗的年纪
任正非曾与华为员工的座谈中指出,大家不奋斗华为就垮了,“30多岁年轻力壮,不努力,光想躺在床上数钱,可能吗?”对于任正非的这句话,孙助理深以为然。他说,我们身上肩负着光荣的使命,趁着年轻,就应该燃烧自己的青春,志存高远,开拓进取,为祖国的科技事业、国防事业添砖加瓦。“30岁如果不奋斗,难道要等到70岁吗?”对于这句箴言,孙助理以自己从入所起的持续奋斗践行至今,并带领他们年轻的科研团队为国防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。
不过,孙助理坦言,相比于以前,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也面临着工作、生活诸多现实压力,一些年轻人难免会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。对此,他希望大家无论面对科研上的压力,还是面对生活上的压力,都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健康的解压之道,“我喜欢在奔跑中思考和排解压力,一次奔跑5公里已经成为习惯。每次顺时针跑两圈,逆时针再跑两圈,有时候换个角度,就会豁然开朗,找到解决难题的方式方法。每个人因人而异,大家都可尝试自己排解压力的办法”。
编后:
这次对孙勇成助理的采访中,让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他对科研的执着、对团队的培养以及对自我的严苛,他说,“我自身也面临着三大恐慌:知识面的恐慌、本领的恐慌和能力的恐慌,后续我将加强学习,提升能力,争取在科研岗位上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,不负大家的期望”。无奋斗,不青春,希望所有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以榜样的力量为指引,在中电莱斯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中谱写出更华丽的篇章!